大同與小康單元卷參考答案暨解析
第一部分:選擇題
1.A 2.A 3.C 4.D 5.C 6.C 7.A 8.A 9.D 10.B
11.B 12.D 13.A 14.C 15.B 16.D 17.A 18.C 19.A 20.C
21.ABE 22.AB 23.BCDE 24.ABDE 25.BCE
26.CE 27.ABCE 28.ABE 29.ADE 30.BC
解析:
1. (A)ㄐㄧㄝˊ (B)ㄓㄚˋ/ㄒㄧˊ。乾肉。亦可作「臘」的異體字,音ㄌㄚˋ/ㄘㄨㄛˋ (C)ㄎㄨㄟˋ/ㄨㄟˋ/ㄨㄟˋ。比喻是非好壞混雜不明 (D)ㄔㄨˋ/ㄔㄨˋ/ㄉㄨㄛˋ。
2. (A)與/矩 (B)睦 (C)殃 (D)偃。
3. (A)歸宿/回去。出自戰國策 馮諼客孟嘗君 (B)音ˋㄩ,參與/音ˇㄩ,贊同。出自論語 (C)及。後者出自錢公輔 義田記 (D)音ㄍㄨㄢ,老而無妻/音ㄐㄧㄣ,愛惜。出自李密 陳情表。
4. (A)為「君子嘆何?」的倒裝 (B)為「大人以世及為禮,以城郭溝池為固」的倒裝 (C)「丘未之逮也」為「丘未逮之也」的倒裝。
5. 由「丘未之逮」可知道孔子所生活的環境非大道之行(大同世界)亦非三代之英(小康世界)。
6. (C)「往來種作」指「壯有所用」,「黃髮垂髫,並怡然自樂」指「老有所終,幼有所長」。
7. (A)敘述國家太平的安樂。出自元結 賊退示官吏。語譯:泉的源頭就在庭戶的旁邊,山谷洞穴正對著門前。那時,朝廷徵收田賦有一定的時間,太陽高高升起,還可以安穩地睡大覺 (B)寫「意境」之詩。出自劉長卿 尋南溪常山道人隱居。語譯:我觀賞雨後的松色,順著山勢走到水的盡頭。面對著溪邊的野花和寂然的禪境,在這種情景下,我還需要說些什麼呢 (C)訪友不遇之詩。出自僧皎然 尋陸鴻漸不遇。語譯:敲門時連狗吠聲都沒有,於是只好去問你的鄰居。他說:你已到山中去了,每每要到太陽下山的時候才回來 (D)送別之詩。作者以桃花源記的故事勉勵朋友,既已決定歸隱,就要隱居終身,好好享受山林之美,切莫學武陵漁夫。出自裴迪 送崔九。語譯:你就要隱居到山林裡了,不管你要去的地方是山深處或山淺處,都應該要盡情享受山林泉壑的優美景致。千萬別學陶淵明筆下那個武陵人,只在桃花源遊了幾天就匆匆出山。
8. (B)寡,指老而無夫者 (C)孤,幼而無父者;獨,老而無子者 (D)廢,殘廢者;疾,病。
9. (A)感嘆時間流逝 (B)感嘆人都是喜愛女色甚於喜愛道德 (C)感嘆自己的年衰,居然許久沒有夢見周公了 (D)感嘆禮儀僅空存儀式。
10. 「貨惡其棄於地也,不必藏於己」即「物盡其用」之意;「力惡其不出於身也,不必為己」即「人盡其才」之意。
11. 「大道既隱,天下為家」即指「小康世界」,依本課描寫(B)較為適合。
12. (D)「貨力為己」是屬於小康世界的經濟制度;「謀用是作,兵由此起」並不屬於「經濟」層面的陳述。
13. (A)出自孟子 梁惠王上 (B)意謂至公至正的大道已經不再實行,天子視天下為一家的私產 (C)意謂在位者如不依禮而行,即使是有權位的人也會被罷黜 (D)自言雖未及趕上大同與小康的治世,但從古籍所載中尚可得知。
◎閱讀測驗
(甲)語譯:
齊國發生嚴重的饑荒,黔敖做了食物擺在路旁,準備給過路的飢民充飢。有一個飢民,用衣袖蒙著臉,拖著蹣跚的腳步,眼神迷糊的走著。黔敖左手端著飯,右手拿著湯,滿懷憐憫的喊道:「喂!來吃吧!」那個飢民抬起眼睛望著他說:「我就是不吃『喂!來吃吧』這樣的飯,才落到這種地步。」黔敖聽了連忙向他道歉;但他終究不肯吃,因而餓死了。曾子聽到這件事情,就說:「這恐怕不對吧?別人家沒有好聲氣的叫吃,當然是可以拒絕離去;但在道歉之後,也就可以吃了。」
15. (B)以待飢者而「食」之(動詞,音ㄙˋ,拿食物給……吃)、嗟!來「食」、予唯不「食」嗟來之食、終不「食」而死、其謝也可「食」。
(乙)注釋:
①病革:「革」通「急」,危急也。
②大病:婉曲格,諱言死亡,故稱。
語譯:
成子高臥病在床,慶遺進入寢室請示:「您的病已經很危急了,如果有不測時,那麼後事該怎麼處理呢?」子高說:「我聽說,活著的時候要有益於人,死後也不要為害他人。我縱然活著的時候無益於人,難道可以死後為害他人嗎?我死後,就選擇一塊不毛之地葬了我吧!」
17. (A)法鼓山方丈「果東法師」代表宣讀聖嚴法師的遺言。聖嚴在遺言中強調:身後不發訃聞、不築墓、不建塔、不立碑、不塑像、也不撿拾舍利子。所有後事務必以(簡約)和(莊嚴)為原則,同時也懇辭各界的花圈或輓聯。根據聖嚴的遺願,為了符合他一生推動的環保運動,法鼓山將在八號進行火化,十五號舉行(植葬)儀式。聖嚴的骨灰將葬在金山「法鼓山」本院的「環保生命園區」(節選自九十八年二月三日yahoo新聞)。
(丙)注釋:
①全要領:「要領」即腰和脖子,皆為人身中重要部位,故以「要領」借代性命。
語譯:
晉國 趙文子宮室落成,晉國的大夫發禮前往致賀。張老說:「多麼高大,多麼華美!您將在這裡祭祀奏樂,在這裡居喪哭靈,在這裡與國賓、宗族聚會了。」趙文子說:「武能夠在這裡祭祀奏樂,在這裡居喪哭靈,在這裡與國賓、宗族聚會,這就是保全屍首而能跟從先大夫葬於九原了。」於是向北面再拜叩頭,表示感謝。君子稱他們一個善於讚美祝福,一個善於祈禱免禍。
18. (A)新居落成 (B)有人發起而共同備禮前往祝賀 (D)猶言「九原」,春秋時晉國的卿大夫墓地在九原。
19. (A)勸喻要持盈保泰、居安思危,讓此房可薪傳萬代。
20. (A)黔敖有無心之失,但隨即能改 (B)飢者失之太過 (D)晉 獻文子善禱,張老善頌。
21. (A)參與 (B)參與。出自論語 泰伯。語譯:多麼崇高偉大啊!舜、禹雖然擁有天下,但他們並不把持、也不貪戀帝位的尊榮 (C)通「舉」,推舉、選舉 (D)和、同 (E)參與。出自蘇轍 黃州快哉亭記。語譯:楚王為什麼會感到快樂,而百姓又為什麼會憂愁,這就是人事上際遇的不同,跟風有什麼關係呢?
22. (A)出自顏淵。語譯:政字的意義,即為中正。您依循正道行事,來領導人民,誰敢不依循正道呢 (B)出自為政。語譯:國君憑藉道德來治理國家政事,就如同北極星,安然不動而眾星繞之 (C)與孝有關。出自為政。語譯:不要違背禮。父母在世時,侍奉生活起居要依照禮;去世後,從殯殮到埋葬,也都要依照禮;以後歲時祭祀,仍然要依照禮 (D)與孝有關。出自里仁。語譯:父母有過錯,要以委婉的言語和態度勸諫。若見父母的心意不接受,仍須恭敬,不可違抗父母;雖然因此而心裡憂慮,但也不可有怨言怨色 (E)與修身立德有關。出自里仁。語譯:君子心懷仁德,小人心懷產業;君子心懷法度,小人心懷實利。
23. (A)形容扒手本領高強,在人毫無發覺下,竊取東西 (B)以仁德為典型講求禮讓 (C)為人極其清廉 (D)形容行事光明正大 (E)不忌害人,也不貪求。
24. (A)出自李密 陳情表。語譯:凡是故舊老人,尚且受到憐惜撫育 (B)出自李密 陳情表。語譯:本來就希望能在宦途上飛黃騰達,並不愛惜名節 (C)衿 (D)出自論語 衛靈公。語譯:君子舉止莊重而不爭,合群又不結黨營私 (E)出自論語 子張。語譯:如果了解真相,要憐憫他們,不要因案情大白而自喜。
25. (A)政治層面 (D)小康之治的社會制度。
26. (C)作者為孔子弟子及其後學;戴德、戴聖為叔侄關係非兄弟 (E)梁啟超言「禮記之最大價值,在能供給以研究戰國 秦 漢間儒家者流││尤其是荀子一派││學術思想史之極豐富的資料」。
27. (D)大同之治以「道德」作為治國的綱紀。
28. (C)「幼有所長」是指所有年幼者皆能得到養育成長,而題目中提到「社會人才」可見已非「年幼者」 (D)「城郭溝池以為固」是小康社會,與題幹有明顯差異。
29. (B)禮記↓儀禮。禮記是儒家的禮學叢書,內容或言哲理,或論政治制度,或記禮樂器,或述生活禮儀 (C)古代理想中的官制。
30. (A)設問兼倒裝(為「君子嘆何」的倒裝) (B)「老」、「壯」、「幼」層遞 (C)「興」、「作」抽換詞面 (D)轉品。「歸」字動詞作名詞用 (E)排比。
第二部分:非選擇題
壹、注釋
1. 本分,指職業。
2. 古代君王傳位的兩種制度,世為父子相傳,及為兄終弟及。
3. 尊崇、表彰。
4. 通「誌」,記,指古籍所載。
5. 指一切資源。
貳、配合題
(甲) 1.M 2.A 3.C 4.L 5.K 6.D
(乙) 1.D 2.C 3.C 4.D 5.D 6.D 7.B
解析:
1. 名詞,羞恥心/動詞,以……為羞恥。出自顧炎武 廉恥。
2. 動詞,納入疆域/名詞,疆域。出自左丘明 燭之武退秦師。
3. 動詞,以……為樂/名詞,快樂。出自歐陽脩 醉翁亭記。
4. 名詞,酒杯/動詞,罰喝酒。出自錢公輔 義田記。
5. 名詞,任務/動詞,成功。出自諸葛亮 出師表。
6. 名詞,老師/動詞,學習。出自韓愈 師說。
7. 名詞,長輩/名詞,長輩。出自孟子 梁惠王。